帳戶
目錄選單
購物車
你的購物車是空的

為什麼SMART全飛秒PRO能保留更多角膜?

解析透鏡設計,掌握近視雷射關鍵技術差異

在選擇近視雷射手術時,不少患者會好奇:「為什麼明明度數一樣、角膜厚度也相近,有些人可以手術,有些人卻被說角膜太薄、不適合?」

這個問題的答案,其實藏在手術技術背後的核心:透鏡設計。

本篇文章將帶您認識傳統全飛秒與SMART全飛秒PRO的差異,並說明為什麼「保留角膜厚度」成為近視雷射術式升級的重要指標。
 

傳統全飛秒(SMILE)手術:結構穩定,但犧牲組織較多

SMILE 全飛秒是目前主流的近視雷射手術之一,其特色在於不掀角膜瓣、手術傷口小、恢復速度快。然而,它的透鏡設計存在幾項臨床上的限制:

透鏡邊緣厚:為了讓醫師操作時更容易拿取,傳統SMILE手術的透鏡邊緣相對較厚,這會導致需要切削的角膜組織更多。

光學區較小:許多傳統機型的光學區設計約在6.0~6.5mm之間,對部分患者來說可能在夜間、弱光或高對比環境下出現眩光、星芒、對比敏感度下降等視覺品質問題。

雷射時間較短:光學區較小也讓雷射發數變少、手術時間更快,對醫師而言操作更省力,但對角膜保留量與夜間視力表現則可能有所妥協。


SMART全飛秒PRO的技術升級:關鍵在「超薄透鏡+大光學區」

為了進一步提升術後穩定性與視覺品質,SMART全飛秒PRO在技術上做出了兩大升級:

1. 超薄透鏡設計

相較於傳統SMILE,SMART PRO可將透鏡厚度做得更薄,代表在相同矯正度數下,所需切削的角膜組織更少。這樣的設計有助於:

保留更多角膜厚度,提升角膜生物力學穩定性

降低術後角膜變形或衍生風險的機率

對角膜偏薄或高度近視患者提供更多手術選擇

2. 可擴大光學區至 8.0mm

SMART PRO 在雷射演算法與機械控制技術上提升,光學區設計可由7.0mm擴展至最大8.0mm,使得患者在夜間或光線不足的環境下視覺表現更佳,減少眩光與視覺干擾的機會。
 

這項術式為什麼比較少聽過?

SMART全飛秒PRO的設計雖然對患者是加分的,但它的學習曲線高、操作難度大,並不是每一位眼科醫師都能熟練掌握。

以超薄透鏡取出為例,由於邊緣結構更薄、位置更深,操作過程需要極高的手術技巧與經驗,否則反而可能影響手術穩定性或增加手術時間。

醫師經驗是成功的關鍵

在選擇近視雷射技術的同時,醫師的臨床經驗與對手術系統的熟悉度,往往更是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。以微笑眼科的陳永煌院長為例:

台灣首位引進SMILE全飛秒技術的眼科醫師

擁有35年以上雷射手術經驗

手術生涯中,累積完成超過2至3萬顆透鏡取出的實際經驗

這樣的背景,讓他能從患者條件出發,選擇最適合的手術方案,並以穩定技術完成每一例SMART全飛秒PRO手術。

結語:角膜保留多一點,視野安心多一倍

近視雷射從來不只是「可不可以做」,而是「適不適合做哪一種」。
SMART全飛秒PRO透過更精細的透鏡設計與手術規劃,讓患者不僅在術後能看得清楚,更能看得安心、看得長久。

如果您正在規劃摘鏡,建議您安排完整的術前評估,了解自己的角膜條件與眼睛需求,再由專業醫師提供個人化建議。